滨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行业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滨州市保险行业协会关于“联合安全保障”类车险产品的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5-07-01     浏览数:

e6a563e21ee38481976af15defacb1e8.jpg

近期,根据消费者反映,市场上出现了以“财联”“联合”安全保障等名义开展的车险业务的情况。此类业务常打着“低价承保”“快速理赔”等极具诱惑性的旗号吸引消费者,极易使消费者将其与正规保险公司产品混淆。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联合安全保障”业务并非受法律认可的正规保险业务,存在多重重大风险隐患。

01 资质严重缺失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经营保险业务必须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获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而目前市场上这些以“联合安全保障”等名义开展业务的主体,均未取得合法有效的保险经营牌照,不具备法定保险经营资质。其经营活动脱离金融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未遵循保险行业严格的准备金制度、偿付能力监管等规范要求,经营行为缺乏法律保障与规范性,一旦出现经营问题,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02 理赔无法兑现风险<<<<

正规保险公司依托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充足的保险准备金以及成熟的理赔流程,能够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履行赔付责任。但“联合安全保障”类业务不具备稳定的资金储备与风险应对能力,在实际运营中,常出现资金链断裂、挪用客户保费等情况。一旦消费者遭遇保险事故,将面临理赔材料反复提交却无人审核、理赔流程长期停滞、责任认定模糊不清等问题,甚至出现机构失联、倒闭,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任何理赔服务,所有损失需自行承担。

03 权益保障困难风险<<<<

在业务存续期间,消费者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产生退保需求。正规保险机构有着明确的退保政策与流程,消费者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妥善处理。然而,“联合安全保障”类业务往往设置重重阻碍,以“手续费过高”“需等待审批”等理由拖延或拒绝退保,甚至直接拒绝退还消费者已缴纳的保费,使消费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合法权益严重受损。

04 法律纠纷隐患风险<<<<

由于“联合安全保障”类业务不受法律认可与保护,消费者与业务主体签订的所谓“保险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在出现纠纷时,消费者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可能仍无法获得合理赔偿,甚至还可能因参与此类业务而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05 信息安全泄露风险<<<<

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业务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交大量个人身份信息、车辆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敏感资料。而这些不正规的业务主体往往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极有可能被泄露、贩卖,进而引发电信诈骗、骚扰电话等一系列衍生风险,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潜在危害。


为此,滨州市保险行业协会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仔细甄别所购买的保险产品。

一、谨慎选择购买渠道

购买车险务必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保险公司,可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查询保险公司的合规经营信息,确认机构合法性。优先选择保险公司官方网站、线下营业网点、官方客服电话、官方手机APP等正规渠道进行投保。

二、仔细辨别产品真伪

购买车险务必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保险公司,可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查询保险公司的合规经营信息,确认机构合法性。优先选择保险公司官方网站、线下营业网点、官方客服电话、官方手机APP等正规渠道进行投保。

三、及时核实保单信息

完成投保后,可下载官方指定的“金事通”APP,通过该平台查询名下保单信息,确认保单是否真实有效、保单内容与投保时约定是否一致。或者直接拨打对应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的保单查询入口验证保单真实性。

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切勿轻信陌生机构或个人的推销,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进行投保操作,不轻易向未知账户转账支付保费。请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谨慎选择,避免因贪图一时小利而遭受重大损失。如发现可疑情况或遭遇侵权行为,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8ad79a5422bf51535ce5bd0974cc486c.jpg